·

亞伯拉罕,希伯來語意思為「多民族之父」,同時也被稱作「信心之父」,在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受到同等的尊敬。
從舊約創世紀十二章開始,以亞伯拉罕為主軸,描寫上帝如何透過亞伯拉罕建立以色列民族的故事,故其也被稱作「以色列民族之父」。
亞伯拉罕著名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令人動容的就是將以撒獻祭的試煉。亞伯拉罕在身為上帝僕人與深愛長子的父親引發內心的衝突與糾葛,最後依著對神的敬畏、謹守「義人」的身分將以撒獻祭,這就是「信心之父」的由來。
其二在現代社會很常被引用來為不孕者祝福的就是老來得子的故事:上帝信守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在撒拉90歲高齡時賜予他們兒子(猶太族裔)。
這2個故事當中除了撒拉之外還有一位人物:夏甲。雖然他身為撒拉的僕人,但在亞伯拉罕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扮演著挑戰亞伯拉罕與撒拉夫妻倆信心的角色。
我們今天來討論關於「信心」這件事:
🔺在上帝與你立約後,你會:
1. 仍然心存懷疑與夏甲生以實瑪利。
2. 堅持相信上帝所說的,直到撒拉生孩子為止。
🔺在上帝要求你將最愛的兒子以撒獻祭,你會:
1. 我是個義人、走吧!
2. 我好不容易才得到他、怎麼可以!
3. 沒關係、反正我還有以實瑪利
